
淡泊以明志 寧靜以致遠
“非淡泊無以明志,非寧靜無以致遠?!睍r隔千年,歷史中的人和事,早已隨時間的車輪碾壓而過,但是每當默讀起這一句話時,依然令人振聾發(fā)聵,滌蕩心靈。每感于此處,便能讓人領悟到人生的真諦?;蛟S當年諸葛孔明在南陽草廬中,便是品味著這一句話,感悟自己的人生方向。
諸葛孔明,本一介布衣,躬耕南陽,不求聞達于諸侯。青山綠水間,讀史;清風明月間,明志。雖在南陽草廬,卻坐觀風云變化,夜察斗轉星移,天下大勢了然于胸。劉玄德不因其卑微,三顧草廬之中,助其復興漢室。臨走之時,還特意囑咐:“汝可躬耕于此,勿得荒蕪田畝。待我功成之日,即當歸隱?!睕]想到,這一走,便是鞠躬盡瘁,一生未還。
不把眼前的名利看得輕淡就不會有明確的志向,不能平靜地學習就不能實現(xiàn)遠大的目標,一個人須恬淡寡欲方可有明確的志向,須寂寞清靜才能達到深遠的境界,表達出了諸葛亮對人生哲理的思考,認為 “淡泊、寧靜”是一種心態(tài),是“行到水窮處,坐看云起時”的泰然自若,任憑歲月更迭,四季變換,我自處之淡然。淡泊、寧靜是一種大智慧,誰能悟到其中蘊含的哲理,便不會再被生活所迷茫。欲望和雜念如雜草,雜草叢生的地方,種子是無法發(fā)芽成長的。
淡泊以明志,寧靜以致遠。這是一種積極的心態(tài),并非是消極的。在現(xiàn)代社會中,生活豐富多彩,充滿了種種誘惑,能不能在這種環(huán)境中,保持“寧靜”的心態(tài),不被物質所影響,不停的追求自己的目標。正因為心中無雜念,才能志向明確和堅定。
現(xiàn)在是一個信息爆炸的時代,一個追求特立獨行的個性時代。但無論如何喧囂,我們都應該靜下心,做一件自己喜歡的事,讀一本書,練一練字,或是寫一篇文章,始終保持“淡泊、寧靜”的心態(tài)。(基建中心 張騫)